新民晚報訊(記者楊潔)嘉定竹刻、江橋羊肉、徐行草編、馬陸篾竹……20多項國家級、上海市、嘉定區的非遺項目,送進山區校園,送到孩子們眼前。9月27日至10月1日,“春雨工程”上海市嘉定區文化志愿服務走進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以文化藝術的形式開展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
一張長方形紅紙對折,再從上至下分成三等份。第一格撕出一個尖尖的長耳朵,第二格撕出一張大圓臉,第三個撕一個數字“3”當作蝴蝶結……將紅紙打開,一只可愛的齙牙兔“跳”了出來。不用剪刀,也不用提前繪制線稿,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海派撕紙代表性傳承人華興富用
日前,“橋”首未來·非遺偶“愈”進社區揭牌簽約儀式在打浦橋街道社區(老年)學校內舉行,如果說當初以海派木偶傳承與創新為主的“萬物皆偶”工作室落戶打浦橋社區,是一次美妙的“偶遇”,那么這次由打浦橋街道社區(老年)學校攜手工作室共同推出的非遺偶“愈”——海派木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