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扶貧,激發鄉土文化的創新活力(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資迅| 2024-01-28| 0

    圖:《絨繡與果洛》銀飾鍛造化妝盒系列。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供圖圖:“蘊之馨”家居產品系列。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供圖

    非遺扶貧是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項體現以人為本和人文關懷精神的重要舉措。如何使我國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精準扶貧中發揮積極作用,體現其應有價值,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的課題。

    目前,我國開展的非遺扶貧工作聚焦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兩大領域。振興貧困地區的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類非遺,業已成為文化扶貧的著力點。剪紙、刺繡、雕刻、泥塑、編織、漆藝、瓷器等鄉村獨特的文化資源在今天的價值,正在被人們重新認知、界定,甚至一些知名品牌也從中尋求創意和靈感。如何推動鄉土制造的創新研發,激發鄉土文化的生命力?

    非遺扶貧=互惠

    一些非遺,如傳統技藝與傳統美術,不僅具有歷史性、文化性、藝術性,亦具有生產性,即其文化內涵和技藝價值要靠人的手工創造來體現,只有在生產實踐中,其傳統工藝流程、關鍵技藝等才能實現保護、傳承和弘揚。因此,“生產性保護”理念在我國非遺保護工作中應運而生,100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掛牌亮相。“生產性保護”不僅可以使非遺得到活態傳承和保護,還在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傳統工藝工作站的設立,是“生產性保護”理念的重要體現。2016年起,文化和旅游部陸續設立十余個傳統工藝工作站,面向貧困地區,尤其是民族地區的貧困人口開展傳統工藝振興工作,幫助貧困地區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解決工藝難題,提升設計水平,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比如,全國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圍繞新疆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保護與傳承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哈密維吾爾族刺繡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為重振這門傳統工藝,年輕的設計團隊入駐工作站,帶來新設計理念,并通過品牌孵化等方式促成工藝與市場接軌,不僅使刺繡活了起來,也讓繡娘富了起來。再比如,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通過發現貴州貧困地區具有發展潛力的傳統工藝傳承人,并將其作為帶頭人進行重點培養,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投入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事業。

    2018年以來,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支持下,許多地方大力開展“非遺扶貧”工作,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振興傳統工藝。這亦是對“生產性保護”的科學實踐。截至2020年6月,各地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超2000所,帶動非遺項目超2200個,培訓了將近18萬人,帶動近50萬人就業、2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非遺扶貧”正以其獨特的優勢,深度融入文化傳承與民生建設。

    傳統設計=時尚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更加看重產品的品質、樣式與時尚度。非遺要走進現代生活,就必須敏銳把握住這一時代變化趨勢,在產品設計中融入現代審美。

    比如,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以來,組織多批果洛地區非遺傳承人到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進行研修培訓,以“強基礎、增學養、拓眼界”。許多傳承人回到當地再次進行創作、制作時,其產品更加符合現代審美趣味和生活需求。同時,大規模的研修培訓,培養出一批能夠將傳統與現代相融的非遺保護和傳承人才,有效激發了內生動力。

    還有一些地區,邀請專業設計師助力非遺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設計師的任務,不是改造傳統工藝的圖案或色彩,而是在尊重當地文化、保留當地傳統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經驗,幫助非遺傳承人找到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比如,將傳統工藝應用于服裝、家具設計,提取經典圖形用于農產品包裝設計,建立傳統工藝紋樣數據庫等。

    非遺擁有與生俱來的、經過時間沉淀的地域和文化之美。譬如,藍印花布從簡單上色到逐漸有了獨特的紋樣、制法,其發展進程體現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審美的演變。設計師應充分認識、挖掘不同非遺的美學特征,同時避免過度開發。因為,保護非遺的根本是保護文化的多樣性,保護人類的創造力。

    傳播共享=活化

    非遺的活態保護,離不開傳播與共享。越來越多非遺傳承人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同時,開始思考如何使非遺傳播得更廣。一些非遺傳承人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制作具有不同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比如,針對兒童開發一些可供動手參與的材料包,針對年輕人開發一些手機殼、耳機等文創產品。越來越多的非遺體驗活動在文化場館、廣場、商場舉辦,吸引人們近距離了解、感受非遺的魅力。近年來,新媒介與新科技的涌現,使非遺有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凸顯非遺所具有的共享性。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國內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乘著“電商”的東風,非遺“飛入尋常百姓家”,傳統文化之美被更多人了解和熱愛。在短視頻平臺,非遺作品得到更多展示機會,一些非遺傳承人在短短十幾秒的視頻中憑借手藝“圈粉”。借助網絡、文創產品、公益項目等,非遺不僅能跨越神州大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能增進世界各國各民族優秀文化的交流與共享,使五湖四海的人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消除隔閡、和諧相處,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以2001年昆曲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為時間節點,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下開展的保護工作即將迎來20周年。雖然我國非遺保護工作起步晚,但是進步快、成果顯著。這樣的發展成就離不開政府主導、專家學者的學術支持,以及群眾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從鮮為人知到全民關注,非遺保護發展勢頭良好。應牢牢抓住非遺保護發展的時代機遇,進一步發揮非遺,尤其是傳統技藝與傳統美術類非遺,在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文化交流,實現非遺的活態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

    版式設計:趙偲汝

    《人民日報》(2020年10月25日08版)

    相關推薦

    非遺傳承日 春日非遺市集:大觀園里的傳統與現代交融之旅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資迅 58 2025-06-30

    【年味中國 傳承有我】守護“虎頭鞋”里的地道年味兒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資迅 64 2025-06-27

    石家莊學院:讓古老的非遺文化與青春力量碰撞出火花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資迅 79 2025-06-26

    手造華章丨跟著AI一起探尋非遺 解鎖傳統手工藝的神秘密碼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

    資迅 85 2025-06-24

    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

    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1、題目: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螺鈿工藝是一種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應用于漆器之上。以上就是猜一猜:傳統非遺“螺鈿工藝”廣泛應用于哪種器物之上?

    資迅 126 2025-06-23
    微信二維碼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秋霞鲁丝片Av无码少妇|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天堂在线资源中文在线8|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蜜桃臀AV高潮无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