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文化服務看江蘇”融媒體采風行丨揚州:非遺傳承融入文化惠民服務

    資迅| 2024-01-28| 0

    編者按:文旅公共服務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的打造和基層群眾文化團隊的培育。“十四五”期間,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面向全省開展打造“千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和培育“千支優秀群眾文化團隊”工作,并于日前公布了首批入選名單。11月1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和“新江蘇”客戶端承辦的2021“公共文化服務看江蘇”融媒體采風行正式啟動,讓我們一起走近江蘇“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和“優秀群眾文化團隊”代表,感受其帶來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徐鑫攝影張冬青)揚州,一座擁有2500余年歷史的世界遺產之城,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揚州人的思想、智慧、生活氣息。傳承和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既需要保護凝聚著前人智慧的古老工藝、技藝,更需要拓寬傳播渠道,提升傳播效果。11月2日,記者在2021“公共文化服務看江蘇”融媒體采風活動中走訪了揚州市邗江區文化館和高郵市文化館,看到了非遺文化如何做到了活態傳承。

    “我們揚州人就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當天上午,在揚州市邗江區文化館小劇場內,一段揚州評話《助浴》正在上演,現場既有中老年人,也不乏聽得津津有味的年輕人。市民顧女士抱著自己不滿3歲的孩子正在觀眾席中聽得入迷,“我們都是地道的揚州人,揚州評話聽著非常親切有趣,雖然孩子現在聽不懂在講什么,但是可以慢慢培養她的語感,領略揚州方言的魅力。”

    邗江曲藝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被譽為“中國曲藝之鄉”。膾炙人口的揚州評話、精彩傳神的揚州彈詞、名聞遐邇的揚州清曲、生動逼真的民間說唱等,這些民間曲藝形式薪火相傳、筆墨相承、口耳相授,成為邗江獨特的文化名片。

    要讓傳統曲藝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離不開公眾的積極參與。為了打好這張獨特的文化“名片”,邗江區選擇從“娃娃”入手,積極推進曲藝進校園,近年來先后在西湖小學、蔣王小學、育才西區校分別建立“曲藝名師傳承工作室”,邀請楊明坤、康康等揚州評話名家擔任輔導老師,常態化開展曲藝文化教育,引導更多的少年兒童了解曲藝、熱愛曲藝、自覺地傳承和發展曲藝,并以此豐富校園文化載體,挖掘培養后備曲藝人才。

    無獨有偶,在揚州高郵,今年入選首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的高郵市文化藝術中心,在非遺的活態傳承上也下足了功夫。

    高郵是著名的“民歌之鄉”,60多年前,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數鴨蛋》在中南海唱響。2008年,高郵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至今日,在高郵各鄉鎮的田間地頭,當地村民仍然喜歡在農忙時吼兩嗓子。高郵市文化藝術中心為了讓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持續推進高郵民歌進景區、進學校、進機關、進村鎮等進行展示展演,特別是“非遺進運河盂城驛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在今年入選首批“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試點項目”名單。“我們在保護傳承非遺資源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形式的限制,全方位在景區植入非遺項目,從而推動非遺傳承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讓非遺文化真正走進群眾生活,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高郵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陳希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入選首批“優秀群眾文化團隊”的高郵市舞加舞藝術團也為非遺傳承積極助力。團長盧雪介紹,這支年輕化的隊伍常常以高郵民歌為伴舞,創編各類文藝節目去到基層演出,據悉每年演出達近百場。

    如果說進校園、進景區、進機關、進鄉鎮是讓非遺“走出去”的積極舉措,那么,平臺和陣地建設則是讓非遺“留下來”的一項重要工作。高郵文化館設立了“高郵民歌傳習所”,增強公眾對非遺的保護意識和傳承意識。“高郵民歌”代表性傳承人楊旭娟告訴記者,如今高郵活躍著一批年輕的民歌手,他們都在為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普及推廣不斷努力著。

    邗江區文化館則是常年開設揚州評話少兒培訓班和青年培訓班,邀請省市曲藝非遺傳承人梯隊化選苗、專業化育苗、體系化培養,為邗江少兒曲藝人才儲備力量。同時打造展示少兒曲藝的優秀平臺,品牌化打造“邗城書場”,每周堅持開展曲藝、揚劇等專場演出,2020年更是獲評了“國家級非遺書場”。邗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夏邦杰表示,他們通過做深做實陣地和平臺建設,加強與專業社團合作共建,充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讓傳統曲藝成為當今青少年的喜愛與時尚追求。

    相關推薦

    【年味中國 傳承有我】守護“虎頭鞋”里的地道年味兒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資迅 65 2025-06-27

    石家莊學院:讓古老的非遺文化與青春力量碰撞出火花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資迅 81 2025-06-26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資迅 80 2025-06-22

    南園街道南華社區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資迅 114 2025-06-20

    非遺文化中的國色天香—絨花,創新與文化傳承,"飛入"尋常百姓家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

    資迅 71 2025-06-18
    微信二維碼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中文字幕你懂的|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最近的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