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0月29日訊(通訊員 郭舟 記者 陳詠)28日下午,揚州市汶河小學小銀杏講堂“裊裊清音——揚州清曲”非遺專場活動熱鬧舉行。廣陵區(qū)文旅局、教體局、文化館負責人,非遺傳承大師李仲華、柏岐鳳、吳曉嫻、耿堃,揚州知名清曲演員、廣陵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清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范文燾等參加了活動。
現場表演
活動在一曲優(yōu)美的經典清曲《揚州月》中拉開帷幕。汶河小學清曲社團的演員們唱腔委婉流暢,表演絲絲入扣,驚艷全場。據悉,這個節(jié)目曾在第十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中精彩亮相,得到與會專家高度評價。
一絲不茍
活動現場,汶河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楊靜介紹了非遺進校園的相關情況,希望同學們珍惜學習機會,讓厚重獨特、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資源,薪火傳承,不斷發(fā)揚光大。隨后,區(qū)文旅局副局長溫正國為學校授牌,汶河小學副書記蔡蓓蓓接過“廣陵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銅牌。區(qū)教育體育局體育發(fā)展中心主任相東向范文燾老師頒發(fā)“校外輔導員”聘書。
活潑可愛
活動中,范文燾詳細地介紹了“揚州清曲”的歷史文化源流和新時代的發(fā)展,現場示范演唱《聲聲慢》,向同學們傳授演唱技藝。范老師優(yōu)雅靈動的表演和清音裊裊的唱腔,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楊靜告訴記者,下一步,學校將充分發(fā)揮廣陵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的優(yōu)勢,在小銀杏講堂相繼推出吟誦、木藝、京劇等非遺專場系列活動,增強非遺活態(tài)保護和傳承活力,增進同學們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讓非遺真正進入校園,進入課堂,飛入百姓家。
校對 盛媛媛
下一篇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fā)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fā)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yè)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yè)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yè)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fā)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fā)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fā)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xù),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