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推動十四五規劃開好局,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探索非遺文化如何助力鄉村振興,6月10日,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青島大學非遺傳承與保護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吳江區平望鎮滿田香家庭農場承辦的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十周年暨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平望舉行。
讓非遺文化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首任博物館館長潘震宙,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謝寶華等領導、多位高校專家學者及全國各地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共60余人出席研討會。復旦大學教授孟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暉、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建民、北京城市學院教授陳秋榮等專家與國家級非遺項目歙硯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永江、國家級非遺項目宣紙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曹光華、國家級非遺項目明式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許建平等多位非遺傳承人圍繞“新時代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就“非遺文化產業如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思路、“非遺文化與新農村建設共融共生”、“非遺文化與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等主題展開研討。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朱小健表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遺”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目前,我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共有3000多項,躋身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2項。中心在上海、江蘇、安徽、福建、四川等地設立分中心以積極參與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發展。
為推動鄉村非遺文化產業振興,研討會上還舉行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非遺保護研究中心江蘇中心、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江蘇中心、洛南銅雕制作技藝研究基地、洛南三線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吳春華)
來源: 中國網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
為深化人才服務內涵、弘揚嶺南傳統文化,5月11日,東莞市東坑鎮、大嶺山鎮、寮步鎮攜手在東坑鎮農業園灘美湖開展了一場有趣有味的高層次人才親子龍舟非遺文化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