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遺?專家解讀:必須滿足“百年”“活態”和“原汁原味”

    資迅| 2024-01-28| 0

    6月13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非遺宣傳活動主題定為“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如何讓浸透著祖先智慧與靈感的非遺實現可持續發展?怎樣讓古老技藝在傳承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近日,一場名為《傳承的密碼》的講座在南京清涼山公園崇正書院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苑利從多個角度切入,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非遺的價值及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讓人們對“非遺”這一詞匯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百年、活態和原汁原味

    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么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怎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苑利是我國較早從事非遺學研究的學者之一,他認為,這三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則內涵豐富,“將這三大問題上升到哲學高度,就是哲學的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的問題,它關系著非遺保護最基本的認知體系和保護體系的構建。如果出現認知偏差,就會評選出本不該評出的東西,保護本不該保護的東西”。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苑利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人類歷史上創造并以活態形式原汁原味傳承至今的,具有各種重要價值的表演藝術類、工藝技術類和節日儀式類傳統文化事項。他特別強調了非遺評估的3個關鍵詞——“百年”、“活態”和“原汁原味”。

    “任何一個非遺項目,在申報的時候,應當傳承有百年以上。”苑利解釋說,之所以把100年作為評定非遺的界限,是因為在距今100年前后,西方文化開始影響我國,并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一定沖擊,此后產生的許多文化,多半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此前,一些項目在申報非遺時并沒有獲得通過,原因即在于年限不夠。如:戶縣農民畫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距今60多年,因此無緣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樣,當代的文創產品盡管做工精美,但年限尚短,也不能稱為非遺”。

    “活態”則是在非遺傳承形態方面的考量。苑利表示,歷史上確實存在但沒有以活態形式傳承至今的不能認定為非遺,“比如,我是炒中國菜的傳承人,我要把中國菜的制作技術傳承給后人。我如果把菜譜給他,我想他肯定炒不好。因為菜譜的記載太簡單,蔥少許、鹽少許、姜少許,少許是多少?但如果我是手把手地教,他肯定一學就會。所以,人類文明傳遞最有效的方法是活態傳承”。苑利認為,只有“活態傳承”才是真正“靠得住”的傳承方式,這種方法通過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言傳身教,來汲取古人智慧。

    “傳承人作為中華文化的‘二傳手’,必須提供‘真情報’,將工藝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苑利認為,從傳承的原生程度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是原汁原味傳承至今的,那些已被改編或改造過的,不能稱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說傳統的北京烤鴨,一定是用果樹木枝烤制的,這樣烤出來才會有果木的香味。但現在有些單位改成電烤爐了,烤鴨早已沒有了果木的香氣,這肯定就不是非遺了,把傳統北京烤鴨的制法及工具改變,就等于改變了它的基因”。

    與城市發展共生共長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深厚的文化積淀的呈現。作為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都,南京悠久的歷史繁衍了璀璨奪目的文化星河,孕育了極為豐富的非遺資源。截至2019年6月,南京擁有4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從事非遺研究多年,苑利在全國各地深入接觸過很多不為人所熟知的非遺,它對南京非遺項目印象深刻,“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水平極高,金箔、牙雕等宮廷級的技藝經過多年傳承保留至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苑利表示,非遺的產生主要受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和地域環境密不可分,“歷史上,南京是六朝古都,作為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保留了一大批擁有高超技藝的能工巧匠,打造了諸多一流水準的宮廷級的器物,也將很多古老的技藝世世代代傳承至今”。

    苑利認為,南京的非遺也影響了其他城市的經濟和文化,“經考證,北京烤鴨其實從由南京傳入的。傳說,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之后,幾乎是‘日食烤鴨一只’,后來明成祖朱棣遷都順天府(今北京),烤鴨的烹飪技藝也由南向北遷移,并形成了新的地域特色”。都城的遷移,使得南京對北京的飲食和建筑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朱棣遷都北京后,從南京征調了大批的工匠,并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苑利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精神和智慧,“地方政府在非遺保護工作中,一定要深入調查,摸清家底,挖掘非遺背后深層次的內涵和價值,并使其悄然滲透到城市的肌理之中,與城市共生共長”。

    當代語境下的生存之道

    “保護非遺就是保護一個民族的根脈,也是保護好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基因。”苑利認為,非遺的保護,重在保護傳承人,“到目前為止,我們3000個國家級非遺項目,至少有500位老人已經去世,有的去世已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替補隊員。非遺是需要人來傳承的,人沒了,談何傳承發展?”

    面對不少非遺后繼無人的傳承困境,苑利表示,非遺的傳承發展,需要政府對文化遺產采取有效的搶救保護措施,通過一定的財政補貼提高傳承人的積極性。他同時建議,要將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通保護,“兩者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比如瓷器,流傳下來的瓷器文物當然要保護,但制作瓷器的手藝技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要保護”。

    實際上,古老的非遺自身也在努力順應潮流,以積極姿態探尋著新時代新觀念下的生存之道。在短視頻平臺上,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進駐其中并掀起了一陣陣“非遺熱”。苑利表示,“非遺+互聯網”的傳播模式,讓優秀的非遺文化走進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有助于其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不過,他同時提醒,非遺在互聯網上的流行,是一種傳播行為,而非傳承行為,容易制造出一種表面繁榮的錯覺,這種“錯覺”并不利于非遺的傳承。

    交匯點記者 王慧 實習生 周永金

    相關推薦

    【年味中國 傳承有我】守護“虎頭鞋”里的地道年味兒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資迅 65 2025-06-27

    石家莊學院:讓古老的非遺文化與青春力量碰撞出火花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資迅 80 2025-06-26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資迅 80 2025-06-22

    帶你看除了簪花、點茶,還有哪些不能錯過的城市非遺?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資迅 142 2025-06-17

    非遺傳承人:木偶戲背后的匠心堅守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

    資迅 70 2025-06-16
    微信二維碼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2019|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日本三级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a中文字幕1区|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