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年貨、年禮、年味”,擴內需、促消費,非遺文化與楠溪美食齊聚一堂,吸引了不少市民群眾前往“趕集”。今天天上午,永嘉縣首屆新春年貨節在縣城文化廣場熱鬧開幕。
在喜慶、熱鬧的舞龍燈民俗表演中,新春年貨節拉開了帷幕,造型各異的魚燈也跟隨著表演者的揮舞,從人群中穿行而出,歡樂中國年的氛圍感撲面而來。舞臺上,永昆表演者正在演出南戲經典劇目《拜月記》,婉轉悠揚的唱腔和吹拉彈唱的民樂,把活動現場烘托得更具傳統年味。
作為本次年貨節的重頭戲,包括永昆、彩扎、魚拓、甌雕、甌繡、甌窯、糖畫在內的十余個本土非遺文化項目都來到了現場。手藝人們紛紛亮出絕活,引來市民駐足圍觀,每個攤位都被擠得水泄不通。
“畫一條龍!”“我要小兔子!”“我要小豬佩奇!”……糖塑糖畫的展位前,擠滿了等待糖畫的小朋友們,糖畫師傅湯建妙笑呵呵地回應著孩子們,手上的功夫卻是半刻不停。只見他舀出一勺糖汁,手腕微微傾斜,隨著糖汁落下,湯師傅游刃有余地在鋼板上作畫,不消片刻,一件精美的糖畫作品便躍然板上。生肖動物、卡通人物,湯師傅總能繪制得惟妙惟肖。孩子們手握著糖畫,舍不得入口。
在集市上,還能看到不少楠溪江的“老字號”——千層糕、燈盞糕、錦粉餃、永嘉麥餅等楠溪特色美食齊齊亮相,現場還可以買到12大類、67種的農特優產品,可謂一站式購齊年貨。現場還設置有猜燈謎、舉重等體驗活動,不少市民都帶著孩子前來體驗濃濃永嘉年味。
據悉,活動將持續三天時間。活動承辦單位、縣供銷聯社黨委委員廖遠新說:“我們想通過年貨節的形式,助力經濟復蘇、提振消費信心,讓我們永嘉的農特優產品進入市場、走出永嘉,同時引進外地的優質農產品,讓群眾買到安全、實惠的農特優產品作為年貨,也想通過這種形式,讓大家尋回記憶中的年味?!?/p>
(永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胡安育 陳勝豪)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