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擦亮云南文化“招牌”,非遺助力少數民族文化綻放新光彩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部,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這里地理位置獨特,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遺文化披星戴月,從云南歷史中緩緩走來,也將緩緩走向未來……
(迪慶州文化和旅游局 圖)
11月5日至10日,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中國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開幕。在此次進博會中,云南10項非遺項目精彩亮相,其中,彝族剪紙、建水青花瓷及香格里拉藏香作為紅河州和迪慶州兩地代表性非遺項目走進進博會,為此次盛會送上一場來自彩云之南的非遺盛宴,也向中外來賓展現了云南紅河和迪慶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
展示蒙塵“明珠” ,推動紅河多元非遺文化走出去
作為云南具有代表意義的存在,紅河哈尼梯田分布在哀牢山南部的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紅河、綠春、金平等縣,勤勞智慧的哈尼族人歷時1300多年,一鋤一簍、一犁一耙,以雙手為刻刀,把巍巍大山雕刻成世界上最美麗的田園畫卷。2013年,紅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驚艷了整個世界。而紅河州的美,不止哈尼梯田,還有無數在指尖誕生的絢麗非遺文化。
因為紅河州的特殊多民族性質,這里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形態和生活方式,留下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彝族刺繡,是紅河州少數民族幾千年歷史的傳統手工藝術,是傳承世代的技藝。如果說彝族刺繡是“穿在身上的史書”,那么彝族剪紙就是彝族服飾工藝美術中不可或缺的基礎。
(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
2018年,云南省委宣傳部掛鉤幫扶紅河州紅河縣以來,依托部門優勢,用情濟困、用心扶貧。為進一步提升紅河非遺的可見度和知名度,依托此次進博會,將建水青花瓷和彝族剪紙亮相展現在世人眼前,讓人們知道,紅河不僅有紫陶,還有青花瓷,而剪紙是刺繡可依據的衣紋圖案,刺繡則是剪紙的二度創作。美麗的彝族刺繡是因為有了精美的剪紙才能展現在人們眼前,擦亮在歷史中蒙塵的“明珠”,以微見著,讓世人看見紅河,了解紅河州非遺文化的多樣性。
(紅河州博物館 圖)
讓世人知道香格里拉不止有“美景”,還有文化內涵
無獨有偶,說到迪慶香格里拉,你會想到什么?我想首先是被人們所稱贊的壯麗美景。的確,作為人間“最殊勝的地方”,香格里拉是中國西部的一片人間凈土,這里有神圣的雪山、廣袤無垠的草原、寧靜的湖泊、幽深的峽谷、金碧輝煌的廟宇……它們世代靜守在香格里拉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相互交融,構成了這里最美的風景。
但這里的文化,總是鮮為人知。從古法秘制的“香格里拉藏香”到高超技藝繪制的精致唐卡,從柴窯燒制的精美尼西土陶品到傳統金屬鑄造的金銀首飾品,從東巴經文紙到傈僳族裝飾掛件……這些熠熠生輝的璀璨文化,卻總是在令人驚嘆的美景中噤口不言。
為大力傳播云南涉藏州縣優秀傳統文化與非遺項目,搭乘著進博會的列車,來自云南西北部的風吹到了上海,伴隨著藏香的氤氳香氣,深入人心,讓人們知道香格里拉不止有“美貌”,還有內涵。同時以一縷香氣為指引,讓人們看到香格里拉豐富的非遺文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迪慶優秀文化保護和傳承中,擴大當地非遺文化影響力和美譽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和《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迪慶香格里拉松林藏香非遺景區擬確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此次旅游景區等級的評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助力香格里拉非遺文化擴大宣傳范圍及影響力。
除了以上這些,云南被歷史長河所“隱藏”的優秀非遺文化數不勝數,這些非遺文化,是云南發展歷程中點綴其上的鮮花,構成了云南及中華多元文化,加強了云南文化軟實力建設,增強云南各少數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而隨著各項非遺傳承和保護政策的不斷落實,在未來,那些“鮮花”也將會在中華大地上重新綻放,生生不息……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何雨珍 文
江蕊先、鄧斌、進博會參展企業 圖
責編 劉榕杉
審核 李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
為深化人才服務內涵、弘揚嶺南傳統文化,5月11日,東莞市東坑鎮、大嶺山鎮、寮步鎮攜手在東坑鎮農業園灘美湖開展了一場有趣有味的高層次人才親子龍舟非遺文化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