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行“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之“夕陽余霞尚滿天”2021年重陽節尊老愛老剪紙體驗活動。
參加活動的老年朋友們在剪紙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剪紙藝術。
活動現場。
紅網時刻10月14日訊(記者胡邦建通訊員張昕)10月14日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今天上午,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了“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之“夕陽余霞尚滿天”2021年重陽節尊老愛老剪紙體驗活動。
本次活動旨在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加強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廣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與獲得感。活動的主要內容為湖南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望城民間剪紙的體驗學習。
望城民間剪紙流傳于長沙市望城區,具有典型的湘中地區梅山地域文化特征、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在湖南非遺展示體驗館內,剪紙傳承人陳鷙耐心教授,引導大家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將一張張紙剪成一幅幅喜慶吉祥的民間傳統圖樣。看到自己親手剪出的藝術作品,參加活動的老年朋友們個個喜笑顏開,開心地互相分享點評。
本次活動是省文化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心用情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傳承了湖湘優秀傳統文化。
“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系列活動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自2018年開始培育打造的示范性品牌活動,也是湖南省文化綜合發展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類)支持項目。活動精選與中秋節、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通過展覽、展示與體驗活動,給民眾搭建了學習、了解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