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指導,交通銀行廣西區分行組織的2022年“百年交行 致敬非遺——交融民族匠心 行覽壯美廣西”項目啟動儀式在南寧召開。
活動現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交通銀行廣西區分行攜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與大眾分享非遺文化的璀璨印跡,共襄民族文化盛事。
此次活動邀請了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人帡,以及六堡茶制作技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祝雪蘭在現場與大家分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心得,暢談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交通銀行金融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跟與會嘉賓分享“2022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和市場展望”主題報告。
同時,活動為現場嘉賓帶來了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彩調劇《劉三姐》和壯族天琴的精彩表演。
據了解,2018年,在交通銀行創立110周年之際,交通銀行啟動了在業界極具影響力的“百年交行 致敬非遺”項目,傳統非遺文化內含的“匠心、創新、傳承”精神,與深植于交通銀行發展歷程中的民族品牌、改革先鋒、穩健持續三大文化基因之間呈現出強烈的內在契合與文化共振。
“百年交行 致敬非遺”項目,是交通銀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非遺文化的嘗試,今年,交通銀行廣西區分行將項目引入廣西,以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初心,致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匠心,聚焦極具廣西地方特色的6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包括坭興陶、六堡茶、紅瑤、貝雕、壯錦和侗族木構建筑,整合資源促進非遺產業發展,持之以恒助力鄉村振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時代風采。
記者:吳優 實習生:王文龍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情感,正因此在當代生活中煥發著新的生機。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和情感的交匯。楊百能日復一日的教導,不僅讓這門藝術得以傳承,更賦予了它生命的內涵。他明白,這不僅是對父輩手藝的傳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