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春走基層】福建福州:新春非遺文化產品走俏
新春佳節臨近,作為“福州三寶”之一的非遺工藝品角梳受到市民游客熱捧(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央廣網福州1月13日消息(記者龔雯 通訊員謝貴明)1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烏塔社區的迎新春活動現場,作為“福州三寶”之一的非遺工藝品角梳受到熱捧。
連日來,當地立足本地非遺文化優勢,充分挖掘非遺歷史文化底蘊,大力推進非遺文化產業。同時,積極落實減稅降費、用工補助、人才培養等支持政策,探索出“文明+非遺+街區旅游”的新路徑,有效助推文旅經濟復蘇。
1月13日,福州角梳非遺傳承人劉鐵光向來自河北的游客推薦角梳產品(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福州角梳非遺傳承人劉鐵光展示福州角梳制作技藝(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2022年,福州角梳制作技藝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用牛角制成角梳,需要使用16種工具,經過24道工序,打磨超過2000次(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烏塔社區,福州角梳非遺傳承人劉鐵光為社區群眾介紹角梳產品(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游客正在挑選自己滿意的角梳產品(央廣網發 謝貴明 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上一篇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2月11日,在三門峽市陜州區西張村鎮人馬寨村“王玉瑞澄泥硯展示館”,村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老藝人和受邀而來的藝術家們歡聚一堂,紛紛展示絕活——制作澄泥硯、剪窗花、拓年畫、寫春聯、蒸花饃、炸油饦等,鬧新春、過大年。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