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美術與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

    資迅| 2024-01-28| 0

    簡介摘取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此致感謝。

    第一批非遺國家名錄收取:

    370 壯族織錦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壯錦歷史極為悠久,壯族先民在漢代織出的“斑布”就是其前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廣西羅泊灣漢墓的七號殘葬坑內發掘出土了數塊橘紅色回紋錦殘片,證實漢代廣西已有織錦技藝。

      壯錦技藝形成于唐宋時代,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在明代列為貢品,清末民初,壯錦開始衰落。歷經千余年發展的壯錦有自成體系的三大種類、二十多個品種和五十多種圖案,以結實耐用、技藝精巧、圖案別致、花紋精美著稱。

      壯錦是壯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可為我國少數民族紡織技藝的研究提供生動的實物材料,還可以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紡織史增添活態的例證,對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的原因,壯錦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危機,急需搶救和保護。

    380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是廣西三江縣最出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三國時期,侗族先人“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逐漸形成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三江侗族木質建筑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不僅造型美觀,而且工藝堪稱一絕。整座建筑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連枋不用一顆鐵釘,全以榫卯連接,結構牢固,接合縝密,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

      鼓樓又稱“羅漢樓”,埋巨木為中心柱,建成塔形“獨角樓”,矗于侗寨之中,立地頂天,成為侗家人的精神象征。風雨橋橫臥江上,在侗族觀念中是溝通陰陽兩界的“生命之橋”和護寨納財的“福橋”,因此不吝雕琢修飾,使其集亭、塔、廊、橋為一體,壯麗輝煌。樓、橋上的各種圖案及雕梁畫棟寄托了侗族人民祈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和美學追求,是侗族文化特性的集中體現。

      侗族人是天生的藝術家,民間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他們建造樓、橋和民居時不用一張圖紙,整個結構爛熟于心,僅憑簡單的竹簽為標尺,靠獨特的“墨師文”為設計標注,使用普通的木匠工具和木料就能制造出樣式各異、造型美觀的樓、橋,設計之精巧,造型之美觀,均令人嘆為觀止。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由于侗族建筑工匠后繼乏人,木材來源匱乏,加之木構建筑防火能力極弱,易損毀而難再生,因此侗族木構建筑及相關技藝存在著延續的危機。只有加強搶救和保護工作,才能使絕妙的侗族木構建筑技藝世代傳承下去。

    第二批非遺國家名錄收取:

    881 陶器燒制技藝·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廣西欽州坭興陶器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清代咸豐年間。其陶泥質料選取的是欽州市欽江獨有的西岸硬質土和東岸軟質土,兩種土混合后軟硬相宜,泥質純凈細膩。坭興陶器需經1200℃左右高溫燒制而成,成品質地堅硬,打磨拋光后呈現古銅、墨綠、紫紅、天斑等色,細致光潤,色彩絢麗,無砂粒,無氣孔,無毒性。用坭興茶壺貯茶,經過一兩天仍能保持原來的茶色茶味。使用日久,壺里會積聚茶積( 俗稱“茶芽”),即使不放茶葉,只要沖進開水,仍會散逸出茶香。坭興花盆、花瓶還具有護花功能,用以栽花或者插花,能使花繁葉茂。

    第三批非遺國家名錄收取:

    350 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主要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南部的上南、中南、下南的毛南族聚居地區。

    花竹帽,毛南語叫做“頂卡花”(即在帽底編織花紋的意思),象征著吉祥和幸福,是毛南族男女青年的定情信物,亦是當地女子出嫁時必不可少的嫁妝,被譽為毛南族的“族寶”。毛南族花竹帽在過去多被當做雨具使用,后成為毛南族服飾的組成部分。花竹帽在當地流傳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清代嘉慶年間出產的“竹笠極細密,少年婦女戴之”(清《廣西通志》)。民國年間,該地區“出產最精致的斗笠”(《思恩縣志》)亦被載入史冊。

    毛南族花竹帽的取材十分講究,由于早春竹材寒濕太重,而霜后的篾皮易脆,通常于夏至后立秋前選取修直勻稱的筋竹和墨竹。制篾時,先破竹裁條,然后破扁篾、破薄篾,再在竹篾兩頭拱開梳絲,分篾細如發絲,用于交叉輻射、細密編織。編織花竹帽用的竹篾分黑篾與黃篾,黑篾系以藍淀墨色染制,黃篾則以黃桅子榨汁染制。花竹帽的基本造型為平面和圓錐體的立體組合,編成的篾紋以五角星為中心,周邊又按六角形環疊交叉輻射編結,整合定型后還要以上好桐油煉膏涂刷。其帽形大方,花紋美觀,結實耐用。

    相關推薦

    蛋雕技藝在大學課堂煥新生:小眾非遺亦受“Z世代”追捧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資迅 75 2025-03-30

    【西工非遺】(三)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漿面條)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資迅 116 2025-01-28

    “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彩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資迅 85 2025-01-21

    “非遺傳承人”閆強:讓非遺技藝“活起來”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資迅 168 2025-01-15

    瀘州敘永:非遺進校園 技藝得傳承

    ”當天,有著500年傳承歷史的魚鳧彩龍連同其他敘永本土非遺項目,來到敘永縣東城幼兒園,通過非遺走進課堂的形式,讓師生們零距離體驗到敘永本土非遺項目的魅力。

    資迅 95 2024-12-05
    微信二維碼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侵犯|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日本欧美亚洲中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 欧美 中文 在线 视频| 4hu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娇小性色xxxxx中文| www.中文字幕|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