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近日,從化區認定了廣州市首家非遺工坊——百匠園非遺工坊,這是廣州市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的鮮活成果,體現了廣州扎實做好非遺系統性保護的生動實踐。 百匠園非遺工坊位于從化區江埔街下羅村羅洞小鎮,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總建筑面
本報記者 舒婭疆 1月14日,記者從華林證券獲悉,公司近日啟動鄉村振興文化共創行動,此次行動以廣西上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渡河公”為載體,融入新春佳節美好祝福和全新的文創產品設計理念,使傳統文化煥發新顏,在傳承非遺根脈之余,激活當地文化資源,以文化共創助力鄉村振
□本報記者 胡春娜 “我省是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試點省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豐富,而且種類齊全,呈現出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價值高的特點。”省政協委員、鄭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程青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建設非遺流動博物館,不僅可以
今天“服務鄉村旅游 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系列報道走進山西,看當地農行是如何發揮金融的力量讓非遺文化“熱起來”。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有157個非遺項目進入國家非遺名錄。 近年來,農行山西分行一直在探索農戶貸款與傳統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文商(酒)旅融合,支持特色餐飲、旅游商品、演藝娛樂等加快發展,積極發展康養旅游、非遺旅游、自駕露營等新業態。 “貴州非遺文化豐富多彩,報告內容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非遺文化的高度重視,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貴州非遺文化的保
據新華社報道,11月12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南谷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紙影戲影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帶來一堂生動的非遺課,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紙影戲的魅力,增進對非遺文化的了解。 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村是明代大學士王瓊故里,距市區近30公里。近年來,該村利用一座座閑置的院落,廣邀非遺項目入駐,同時融合民俗文化、農業觀光,發展成為城市近郊休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讓非遺走進生活有利于非遺保護傳承。正如孩子一樣,非遺如果一直處于溫暖的襁褓
5月15日,為期9天的第二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在丹寨萬達小鎮開幕。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雒樹剛,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達,貴州省副省長譚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
12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了《關于“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推薦名單的公示》,全國共有66個案例入選。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聯合印發《關于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明確在非遺助力
崇州依托國家級非遺 道明竹編發展產業 讓竹編成為吸引年輕人歸鄉、 幫助村里人致富、 改變農村面貌的新生活“鑰匙” 游客在竹藝村觀賞竹編工藝品。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近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