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
民族文化帶來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
在已經公布的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與宗教文化有關的項目有144項,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門類。當這些宗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國家保護的項目之后,其“瀕危”的狀況是否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呢?“中國
成了! 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
新華社天津6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3日從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獲悉,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已經寄出。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開啟求學之旅。 2021年,我國首個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所以加強我國
央廣網北京8月17日消息(記者黃玉玲)17日,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新聞發布會。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介紹,目前,國務院已公布了五批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和旅游部認定了五批306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我國非遺景泰藍文化,僅有6位大師,你有幸收藏到他們的作品嗎 景泰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古至今,景泰藍就是皇家藝術。目前,我國景泰藍文化仍然在繼續傳承,但也因為景泰藍高超的技術水平,能夠達到頂級設計的大師卻寥寥無幾。據悉,目前我國景泰藍大師僅有6位。分別是張
04:12 光明網訊(記者 張詩奇 陶媛)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再次體現出中華文明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