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天府古韻”非遺周末劇場展演在成都歡樂谷歡樂劇場繼續上演,本次演出為木偶專場演出。 《木偶嘉年華》是一臺充分展示了濃郁東方文化特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技藝技巧的劇目,整臺劇由9個木偶小節目組成,展現了木偶變臉、摘花、
新華社石家莊7月25日電 題:獨臺戲:一人一臺戲 道盡千古事 新華社記者馮維健 “手打陰陽板,鑼鼓鬧喧天。木人耍雜技,大家都來看……”暑假期間,在河北滄州吳橋雜技大世界,河北省級非遺項目獨臺戲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 獨臺戲起源于唐朝,又名扁擔戲、嘟打戲,是
木偶教學互動 臺海網11月21日訊(記者 劉彥玫 通訊員 嚴麗芳)11月21日,“兩岸一家人·‘偶’們共傳承”兩岸青少年木偶傳承研學營活動在福州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通過研習傳承非遺文化,把“木偶戲”作為主線串聯整個項目,運用“研學+”的形式,即研學+景區、研
“巧手制蘆笙,笙聲蕩心魂?!北晨刻J笙及制作簡介的展板,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曉平格外安靜,專心為手中的蘆笙調音,偶爾試吹幾聲,笙聲高亢而雋永。 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曉平試吹蘆笙。 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今年29歲的
泉州擁有世界級非遺6項 為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 泉州網12月13日訊 (記者王金植 通訊員許僑鑫)11月29日,包含鐵觀音制作技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泉州共擁有世界級
泰順大安鄉,以“長治久安”寓意而得名。作為泰順的“非遺大鄉”,大安鄉擁有手工制陶、藥發木偶、龍鳳獅子燈、篾藝、米塑等8項國家級、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安鄉鄉土文化為線,以非遺傳承、民俗節慶、好山好水、古村落等為“珍珠”,串出了一條富有美麗鄉愁的“文旅項鏈
本文轉自:人民網-浙江頻道融入煙花元素的提線木偶戲。人民網 葉賓得攝會噴火的川劇變臉、會噴煙花的舞獅,而且這些操作還是通過提線木偶實現的,這樣的表演你見過嗎?11月24日晚,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文體中心內,浙江省級文化示范戶胡立基一家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提
浙江這個省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自古以來它就是人們向往的地方,這里物資豐富,是出名的魚米之鄉。除此之外,浙江的景色也是非常的美,在浙江有著很多知名度旅游景點,大家熟知的有杭州西湖、靈隱寺、雷峰塔等。當然大家也知道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每一個省份都
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15日,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指導,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天府古韻”非遺周末劇場活動在成都歡樂谷歡樂劇場上演。 此次活動共計完成了16場演出,惠及群眾近6000人。 紅星新聞記者
薛水發老師正一招一式地教著小演員們 黃冰麗 攝 “這個木偶是丑角,要走得輕快活潑些……”5月8日下午的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社團活動課上,漳州布袋木偶戲長泰傳承人薛水發老師正一招一式地教著小演員們。 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于2015年9月成立圓夢少年宮木偶社團,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