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看看新聞Knews】;
在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史上,景泰藍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景泰藍的全稱叫“銅胎掐絲琺瑯”,以金、銀、銅為胎,因其工藝始于明代景泰,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得名——景泰藍。如今,這門工藝升華為“掐絲琺瑯畫”的表現形式,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掐絲琺瑯”是在銅、金等胎體上,用細薄的扁銅絲燒制后掐成各式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復燒制、鍍金,形成絢麗奪目的琺瑯工藝制品。不過,“掐絲琺瑯畫”突破了傳統景泰藍只能在各種立體器型上進行藝術創作的限制,將景泰藍藝術延伸到了平面作品上
作為上海首家琺瑯手作坊,“弘琺瑯”團隊把這項傳統工藝與時尚、動漫等現代元素相結合,將原始的復雜工藝進行簡化,留下拓圖、掐絲、點藍三步,并將掐絲琺瑯與平面繪畫兩大藝術融匯貫通,吸引了更多都市年青人關注、體驗。
相較于傳統景泰藍,掐絲琺瑯畫的工藝屬性、靈活性和定制性都更強。山水、花鳥、唐卡、壁畫、卡通甚至游戲角色,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創作。在工坊最近開展的“大夢敦煌”主題課程中,“千年不褪色”的琺瑯彩釉與色彩絢爛的敦煌壁畫更是完美融合,碰撞出令人驚嘆的火花。
一筆線條是一絲情意;一抹顏料是一份寄托。數百年前,工匠們筆墨鋪展,掐絲勾勒,點藍烘燒,譜寫了一首銅與火之歌;數百年后,都市人妙筆生花,潛心鉆研,創意涌現,再續傳統藝術的美與浪漫。從景泰藍重器到掐絲琺瑯畫,是延續,是傳承,也是敬畏與仰望。
關鍵幀:
前世景泰藍
今生掐絲畫
富麗堂皇驚艷時光
春夏秋冬古意生香
第七屆進博會新聞中心“上海非遺客廳”老香齋產品其中,來自寶山區的非遺項目老香齋茶點制作技藝,帶著LASER&MANTA聯名禮盒亮相“上海非遺客廳”,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尋蹤海派·覓影非遺》老香齋黃油蛋卷圖《尋蹤海派·覓影非遺》卡牌“上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介紹,此次作品的創意靈感來自“女紅坊”的成員王萍,王萍自從加入“女紅坊”團隊來,學習了一系列拼縫、貼縫、絎縫技巧。“女紅坊”成員們制作的新年主題鉤針作品。“女紅坊”領銜人苗秀介紹,新年以來,團隊又來了一些新成員,她們有的曾是三八紅旗手,有
面塑藝術,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傳承著中國傳統年畫的精髓。手造華章,濟寧非遺等你來探秘科技不是文化的顛覆者,而是傳承的擺渡人,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終將讓非遺從口傳心授的技藝變成可感知、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