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
花燈坊
花燈坊“老貓花燈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梅
花燈,是我國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在濰坊,也有一種寓意美好愿景的花燈——老貓花燈。老貓花燈除了承載著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祈愿外,在濰坊還有一份特殊意義,元宵節晚上,老濰縣就有“照老貓”的習俗,孩子們提著各種材質制成的花籃燈、荷花燈、老貓燈等樣式的花燈,口中唱著“照照老貓不害眼”。
花燈坊內,麒麟花燈、蓮生花燈、花籃燈、荷花燈……各式各樣的花燈做工精致、 形態各異 、花樣繁多,此外還設置了手工制作區域,讓你一飽眼福的前提下,還能親自體驗花燈制作的全過程。
蛋雕坊
蛋雕坊“濰坊蛋雕”傳承人王子敬
“蛋雕”,全稱"蛋殼雕刻工藝品"。源于明清,盛于現代。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延續,藝術創作手法以浮雕、鏤空、彩繪、掐絲、拼接等為主,因為蛋殼易碎,雕刻難度非常大,一件優秀的作品從創作到完成,需要很大的耐心和非常高的技藝。這也成為了蛋雕藝術的獨特魅力。
在十笏園非遺空間蛋雕坊,憨態可掬的生肖鼠, 雕在了雞蛋上;清新素雅的“梅蘭竹菊”,雕在了鵝蛋上;傳神俊逸的八駿圖,竟雕在了鴯鹋蛋上……一套套蛋雕作品在市級非遺項目“濰坊蛋雕”傳承人王子敬手下栩栩如生,廣受蛋雕愛好者青睞。
此外,十笏園蛋雕坊蛋雕體驗課程目前已上線美團,歡迎大家前來,和這項非遺技藝進行親密接觸,見識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五線譜》鵝蛋鏤空雕刻作品
面塑坊
面塑坊“面塑·濰坊孟氏面塑”傳承人孟祥祥
“捏~~面~~人!”
兒時的記憶中,巷子里常常傳來這樣的吆喝聲,伴隨著好聽的撥浪鼓,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聚過來,圍著面塑藝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那時候的捏面人挑擔提盒,走街串巷,雖深受群眾喜愛,卻只是被看成一種小玩意兒,只能做為民間藝人。
如今,面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在十笏園非遺空間面塑坊,孔子、鄭板橋、關公以及小朋友們喜愛的各種動漫人物排列在展架上,生動形象。周末假日,還有不少學生前來體驗研學,在孟祥祥的指導下完成自己的面塑作品。
陶藝坊
陶藝坊“土陶制作技藝·濰坊土陶制作技藝”傳承人杜樹學
十笏園非遺空間陶藝坊是一家陶藝實體性展示活動館,集陶藝展示、陶藝體驗、陶藝活動等為一體,除了本次入選市級非遺項目的“濰坊土陶制作技藝”外,還有“濰坊諸城黑陶”,館內分別陳列展示杜樹學、馬志勇兩位老師的陶藝作品,有的造型夸張獨特,散發著原始、古樸氣息,有的看起來非常形象,栩栩如生,更有不少作品都曾在工藝活動中獲獎;
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驗非遺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當代魅力。
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帶著對自然天地的敬畏,
保留著千百年的文化藝術精髓,
承載人間煙火風土人情,
為人們生活增添無數情味,值得我們去守護。
正因為有像李梅、孟祥祥、杜樹學、王子敬這樣的非遺匠人,
眼于藝術的精髓,傳承傳統藝術
才讓那些非遺物質的美好,
在人間撒播,
而不至于在時尚潮流的沖刷下慢慢消失。
下一篇
沒有了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非遺項目有1蠶桑絲織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濰坊非遺項目名單,五千年來濰坊非遺項目名單,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并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中國篆刻是書法
據MaiGoo小編濰坊非遺了解濰坊非遺,濰坊又稱濰都鳶都,制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是世界風箏濰坊非遺的發源地,被稱為風箏的故鄉2006年5月20日,風箏制作技藝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山東大鼓國家非遺 山東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