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健男 通訊員 杜穎 安格)瑞兔獻瑞萬家樂,謙祥益中非遺傳。1月19日,在國家級非遺項目白紙坊太獅歡騰的舞動中,2023年“北京中軸非遺潮薈”活動在剛剛完成修繕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謙祥益絲綢店舉辦。
“非遺過大年,中軸迎新春”。本次潮薈活動由非遺手工技藝展示體驗活動、曲藝展演和西城區文創產品展示展銷三個版塊組成。西城區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現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24個,其中國家級40個。本次活動中展示了京派剪紙、彩砂工藝、北京雕漆、臉譜繪制、核雕、北京彩塑、曹氏風箏、北京葫蘆烙畫、臘果制作技藝、傳統藥香制作技藝等非遺手工技藝項目,以及相聲、快板、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曲藝項目,不僅傳承了中軸非遺文化,更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勤勞和工匠精神,讓市民群眾在體驗傳統文化的同時,感受濃濃的年味。
此外,在文創市集上集合了北京中軸線、非遺、京劇、IP聯名等主題的新消費產品,有賦予高質量文化IP的西城禮物,有圍繞北京中軸線建筑群設計的精巧手辦,匯集了多家高質量的文創品牌。不僅有傳統歷史文化的創意產品,更有結合當下市場新潮的創新產品,為市民群眾奉上一道豐盛的文創大餐,引領新春消費熱度,點燃城市“煙火氣”。
“尋非遺年味,逛中軸老店”。北京謙祥益地處中軸線大柵欄地區重要節點位置,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內經營的“謙祥益綢緞莊”是馳名中外的北京“八大祥”之一的“中華老字號”企業。謙祥益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1840年),總建筑面積1399平米,其中文物部分636平米,是我國近代文物建筑的重要遺存之一,汲取了西方建筑文化元素,東立面西方古典建筑風格十足,也點綴了一些中式裝飾,反映了中西文化融合,是大柵欄地區商業店鋪建筑中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癸卯新春前,“我在中軸逛潮薈”給即將到來的兔年送上了祥和與美好。這座剛完成整體修繕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開門亮相,把市民群眾請進來逛老店、賞非遺、購文創,歡歡喜喜過大年。本次活動選址于此,這是西城區持續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和非遺保護的又一舉措,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從而助力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擴大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力。
(千龍網)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