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臺辦主任劉睿(左二)向營員授旗(杜培義 攝)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訊 近日,為期五天的“在黔臺籍師生(家長)非遺文化研習營”在貴州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貴陽孔學堂正式拉開帷幕,在貴州任教、學習、就業、生活的近30名臺胞代表和基層臺辦人員參加活動。
貴州省臺辦主任劉睿在開營儀式上表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文明經歷數千年的積淀,不斷豐富發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貴州工作、學習、生活的臺籍師生及家長,既是貴州建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貴州發展成果的分享者、受益者。體驗非遺文化,共享多彩貴州,共敘鄉情親情,共話美好未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真誠期望大家把握時代脈搏,鑄就無悔青春;維系共同福祉,講好貴州故事;弘揚中華文化,促進融合發展。
開營儀式當日舉辦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營員們積極參加互動,會場內呈現一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之景。“兩岸有著相同文化的底蘊,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來自貴州省安順市的臺胞孫欣逸同學表示,“各種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必將激起大家的思想交流,增進大家之間的友誼。”
據悉,在后續的研學活動中,營員們將前往貴州平塘縣參觀“中國天眼”,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開展科普知識學習,用天文望遠鏡遨游星海,探秘科技前沿魅力;深入到惠水縣、花溪區、烏當區等地,感受貴州少數民族風情,親身體驗苗繡、扎染、古法造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制作;參觀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領略貴州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地質遺產魅力,探索歷史奧秘。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西安飯莊創建于1929年,由陜西民間名廚匯聚而成,是陜西省西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其陜菜和陜西風味小吃制作技藝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對非遺文化傳承人這個稱號他是這樣說的,“我只是一名廚師。中國是文化大國,西安是文化之都,常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