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之日,東家APP上線了“春茶地圖”,將百大茶山山頭搬上云端。通過數字化手段開創性地上線的“春茶地圖”,串起全國8個省份、11大核心產區、百大山頭、上百位優質春茶匠人(包括多位非遺大師),幫助用戶“按圖索茶”,動動手指就能直通茶山。
目前,東家平臺入駐匠人已達近萬名,其中不乏非遺大師。本次春茶季,東家與匠人將帶著廣大用戶深入茶山現場直播,見證采茶、炒茶、制茶、品茶等流程。
中國茶葉博物館前館長王建榮介紹,廣西、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蘇等地春茶產區全面進入開采期。但由于今年開春茶葉吐芽之際,我國茶葉主產區遭遇了低溫雨雪天氣,導致春茶上市期大范圍推遲,使全國春茶呈現“遲、好、少、高”的態勢,“遲”指春茶開采總體延遲,“好”指茶葉品質好,“少”指春茶產量略有減少(茶園管護、制作技術等可一定程度彌補),“高”指春茶成本比較往年同期比有小幅上漲。白茶匠人、福鼎白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國家制茶一級技師吳健介紹,2月福建多地罕見降雪,也導致春茶采摘延遲,但茶葉品質預計會更好。
自古以來,中國茶就具有很強的文化色彩,有很多故事和傳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已經收錄了37項茶葉制作相關傳統技藝、52項茶器制作相關傳統技藝。中國茶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但挖掘利用方面還比較欠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如今,茶葉消費已逐漸呈現出年輕化、多樣化的趨勢。許多90后、00后年輕消費者,更多關注的是茶文化,希望從茶中喝出文化品位。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中已出現了“茶二代”現象,涌現了一批傳承了非遺技藝,又具有國際化視野、時尚化生活方式的年輕人。茶葉品牌要充分利用“非遺傳承人”、“中國制茶大師”技藝及文化傳承價值,以及年輕“茶二代”的創新思維與技藝傳承,使其在茶文化推廣乃至茶葉品牌年輕化和品牌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茶文化IP形象塑造也日漸受到關注。茶葉品牌背后所蘊藏的茶文化,恰好可以為茶品牌IP形象的塑造提供不竭源泉。通過茶文化IP,講好中國故事。
東家CEO孟文博介紹,東家平臺中不乏茶葉和茶器非遺大師、“茶N代”。東家與全國眾多知名博物館保持良好合作,積極探索借助博物館IP,用貼合時代潮流的方式使非遺獲得更大的傳播空間和衍生價值。龐大的專業設計師團隊,讓非遺變得更“潮”。
記者/徐翌晟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喬穎
上一篇
下一篇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
梧溪村茶農在曬茶青。南洋鎮水仙茶產量又以梧溪村為最,全村共種植水仙茶近萬畝,可謂戶戶有茶園,家家會制茶。今年59歲的龍巖市級水仙茶非遺技藝傳承人李發金,在梧溪村種茶已有30多年,見證了水仙茶產業的發展歷程。一棵水仙茶,帶動了梧溪村的高質量發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