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湖南非遺傳統(tǒng)工藝博覽會長沙啟動。
中新網長沙12月31日電 (鄧霞 萬勵)12月31日,第五屆湖南非遺傳統(tǒng)工藝博覽會在長沙啟動,湖南14個市州近50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攜帶其產品集中亮相,展示非遺傳統(tǒng)工藝的魅力。
石鼓油紙(布)傘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周樂講解油紙傘的由來和制作方法。 鄧霞 攝
本屆博覽會融展覽、展演、研學、體驗于一體,除杜甫江閣主會場活動外,還在湖南省文化館設了分會場,通過專題展覽、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傳統(tǒng)工藝產品展銷、非遺表演項目展演以及非遺研學體驗等活動,全面展示湖南非遺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與獨特魅力。
記者在湖南省文化館看到,現(xiàn)場展示展銷的平江香干、長樂甜酒等傳統(tǒng)湘味非遺年貨琳瑯滿目,踏虎鑿花、瀏陽夏布等非遺技藝和產品也令人目不暇接。踏虎鑿花省級傳承人楊桂軍已是多次參會,其作品頗受民眾喜歡。他說,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喜愛、學習踏虎鑿花,讓這門技藝能一直延續(xù)下去。
楊桂軍的踏虎鑿花作品。 萬勵 攝
湖南非遺研學體驗是博覽會的一大亮點。主辦方組織了金杵面塑制作技藝、灘頭木版年畫、石鼓油紙(布)傘制作技藝、核雕技藝四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現(xiàn)場教學手工藝制作、講述技藝由來和典故,吸引了許多民眾參與。
活動現(xiàn)場,還有土家族擺手舞表演,桃源擂茶習俗手工制作展示,“寶慶烙畫——湖湘年俗、湖湘老行當系列展”“薄施淡染”陳揚龍釉下五彩瓷藝術傳承保護成果展等。苗醫(yī)藥·二十四脈診、龍氏驅寒手、周氏藥酒泡制技藝、賀氏臟腑筋骨消痛膏傳承人現(xiàn)場為民眾免費義診。
湖南省文化館黨委書記、館長,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葉偉平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家園,是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希望全省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多關注已承傳了千百年的湖湘非遺,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學習相關文化知識和技藝,從中領悟到先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屆博覽會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承辦近50個非遺項目亮相第五屆湖南非遺傳統(tǒng)工藝博覽會,長沙市非遺保護中心及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協(xié)辦,共為期三天。(完)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xiàn)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chuàng)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yōu)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xiàn)場繪就而成。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fā)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5月25日,西南大學第四運動場化作非遺的鮮活課堂,由該校食品科學學院主辦的第十屆食品博覽會——“舌尖上的非遺”在此啟幕,博覽會上還發(fā)布了校園食品安全十大倡議。作為西南大學食品學科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本屆博覽會延續(xù)“產學研融合”特色,邀請眾多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