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高鎖煙雨,最美茶園藏腹中;鐘靈毓秀孕碧翠,茗香榮耀譽廣東。”11月10日,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正式掛牌,這也是封開縣首個掛牌的非遺工坊。
封開縣文廣旅體育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領導為《封開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牌揭幕。黃瑛居攝
清朝道光年間《封川縣志》記載:“白馬山產茶,色紅味香,產于文德小江者曰文茶”;《封川縣志》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封川縣杏花白馬茶由清廷選送巴拿馬博覽會,獲二等名產之稱”。
1969年,封開縣在海拔900多米的白馬山上建起了肇慶封開白馬茶場,茶場的大部分茶樹至今已有50年的樹齡。據了解,非遺傳統手工藝的白馬茶,茶色清綠微黃透亮,味道淳厚、幽香回甘,具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消食解酒、提神醒腦等功效,而且還是清熱消炎解暑的良藥。
目前,封開縣已形成白馬茶茶葉產業帶,全縣新老茶園面積約4100畝,主要分布在杏花、河兒口、白垢、大洲、都平、長安等鎮。其中,杏花鎮白馬茶種植面積1950畝,占全縣種茶面積的48%。2021年全縣采摘茶面積約3600畝,毛茶產量245噸,產值達7350萬元。
近年來,封開縣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營銷”模式,由封開縣白馬茶業有限公司牽頭,把種植大戶等受益農民作為公司茶葉產業帶項目的重要載體,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戶、種植大戶等受益農民參與到項目中,加速茶葉產業帶發展。現已帶動農戶種植20戶,就近帶動農民就業350人,為廣大農民增加了一條新的致富門路。
封開縣文化館館長葉清表示,作為封開縣首個非遺工坊,期待著白馬茶制作技藝就業幫扶車間及非遺工坊能夠幫助封開縣廣大群眾進一步學習傳統技藝、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帶動當地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提高村民致富的內生動力。
封開縣白馬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漢釗說,公司今后將以工坊掛牌為契機,開展好非遺傳統工藝保護和傳承工作,致力于標準化種植管理和生產加工,走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信息化的道路,發展,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南方+見習記者】盧逸軒
【南方+記者】施亮
【通訊員】黃瑛居
【作者】盧逸軒;施亮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