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甬承非遺| 掐絲琺瑯:指尖“掐”出的非遺
央廣網(wǎng)寧波3月11日消息(記者 張雯雯 通訊員 朱海升 莊源)“做掐絲琺瑯畫比較花費時間,但每次做的時候我整個人是全身心投入的狀態(tài),大概這就叫癡迷吧?!奔易幉ń焙樘两值赖拿辖鸹ㄕ谥谱魉淖钚伦髌贰断采厦忌摇?,創(chuàng)作掐絲琺瑯畫一年來,她已經(jīng)陸續(xù)完成了20幅作品。
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孟金花經(jīng)朋友介紹結識了幾位制作掐絲琺瑯畫的非遺傳承人,通過定期的相互交流討論,再加上自己的不斷摸索鉆研,孟金花很快地熟練起來,也漸漸被掐絲琺瑯畫的迷人美麗所吸引。“制作出來的成品高雅、生動,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自此,她帶著興趣和熱愛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路。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因工藝考究,2006年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景泰藍掐絲琺瑯畫突破了以往只能附著于銅胎的限制,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制作題材也更為廣泛,包含山水、花鳥、唐卡等,呈現(xiàn)出國畫意境美的同時,還能展現(xiàn)出令人驚喜的立體藝術效果。
選圖、繪圖、掐絲、點藍、干燥、上膠……全程十余道純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絲琺瑯畫才算完成,其中掐絲和點藍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構成掐絲琺瑯畫靈魂、骨骼及血肉。說話的功夫,只見孟金花左手拿著鋁絲,右手中的鑷子與剪刀流暢切換,在一彎一繞之間,一朵精巧細致的花朵雛形就顯現(xiàn)了。
掐絲是將鍍金鋁絲按照圖案進行彎折處理,在平面上構成線條流暢、具有立體感的圖案。經(jīng)過“掐絲”工序的畫,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線條,既有中國傳統(tǒng)圖案的美感,又富于抽象線條的魅力。“掐絲”之后,便是“點藍”。點藍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設計圖案中并沒有標注顏色,作品中花是何種色調,鳥是什么色彩,背景是涂藍還是描綠,對比是柔和還是強烈……全都在創(chuàng)作者的心里面。孟金花憑借經(jīng)驗和想象選取顏色,搭配色調,手中的作品瞬間變得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掐絲琺瑯畫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做掐絲琺瑯畫除了繪畫功底外,還需要對色彩有著一定的敏感度?!泵辖鸹ㄕf,想制作一幅精美的作品是需要有一定美術功底的。大學期間,孟金花選擇了美術教育專業(yè),良好的美術功底也給了她日后從事美術行業(yè)授課的機會,到目前已經(jīng)有了24年的美術教師經(jīng)驗,在洪塘街道一家培訓機構教授美術課程的她有著大把的時間,可以投身于自己的熱愛之中。“除了工作日晚上和周末需要授課外,其余的時間都是我自己的。”孟金花說,她的丈夫在家庭和育兒方面承擔了較多重擔,只為了支持她對創(chuàng)作的熱愛。
不同尺寸的作品、圖案的復雜程度都決定了耗時的多少。“小幅簡單繪畫作品最快3天能完成,巨幅大型作品就有可能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了?!泵辖鸹ㄕf,目前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制作掐絲琺瑯畫中,當一幅精美的作品完成時,她的內心是充實、愉悅的,作品帶給她的不僅僅是成就感,更是文化得以傳承體現(xiàn)的自豪感。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要學懂弄通,更要傳承發(fā)揚。孟金花希望將來能增設掐絲琺瑯畫的興趣班,讓孩子們認識傳統(tǒng)文化,熱愛傳統(tǒng)技藝,努力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非遺手藝人,此外,她還表示,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話,她希望將掐絲琺瑯畫與公益事業(yè)相結合,讓非遺技藝擁有更高價值。
來源: 央廣網(wǎng)
課程以“非遺+夜?!钡膭?chuàng)新形式,吸引轄區(qū)十余名青年參與,在暮色與燈光的交織中,大家共同感受傳統(tǒng)工藝的匠心之美,領悟移風易俗的時代意義。
孔府金石篆刻、曲阜楷木雕刻、魯繡、萊蕪錫雕、淄博琉璃……9月27日,在曲阜尼山講堂,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山東手造展的展區(qū)熱鬧非凡,琳瑯滿目的非遺手造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嘉賓的目光。
起承文化認為,保護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發(fā)展,通過藝術探索與創(chuàng)新,尋找傳統(tǒng)文化與當下生活的連接點;通過社會廣泛參與,實現(xiàn)文化保護的社會性;探索傳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路徑,讓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術發(fā)揚光大。
掐絲琺瑯起源于古代的西亞地區(qū),在元代時期傳入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掐絲琺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接著是掐絲,這是掐絲琺瑯工藝的關鍵步驟。通過這次實踐,我不僅了解了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更深刻體會到了傳統(tǒng)手工藝的魅力和價值。掐絲琺瑯就像是時光的
隨后,潘琦老師組織大家圍繞“如何將木葉畫非遺融入美術教學”展開了深入研討。老師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挖掘木葉畫背后的文化價值和教育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將木葉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帶入課堂,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喜愛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