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再添“世界級”非遺 用非遺文化帶動茶產業(yè)發(fā)展 制茶師傅演示潮州工夫茶制作技藝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攝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潮州工夫茶藝為重要組成部分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 蟻璐雅 通訊員 粵文旅宣 潮宣 北京時
原標題:聚焦非遺文化,聽聽2022四川非遺年度人物代表怎么說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12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璀璨非遺 永續(xù)傳承——2022四川非遺年度人物暨非遺保護傳承優(yōu)秀案例發(fā)布儀式”在四川日報社舉行。來自四川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及非遺保護
日前,博羅縣泰美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鎮(zhèn)非遺工作站聯(lián)合博羅縣幸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幸福公益隊、赤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赤嶺村委會廣場開展“傳承非遺文化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系列志愿服務活動——手工竹編一起學。活動由泰美鎮(zhèn)傳統(tǒng)手工竹編手藝人聶太勝現場傳授手工竹編傳統(tǒng)手藝,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永蓮 郝玉帥 濰坊報道 “我愛中國,新年快樂!”1月8日,“黃河大集”走進濰坊諸城相州鎮(zhèn),在相州大集上,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帥小伙Woldemariam正在賣力地舞著龍頭,他舉著一個碩大的龍頭,跟著藝術團隊員們的步子輕快地跳躍著。“這個節(jié)目
在2022年非遺消費創(chuàng)新報告中,陜西省位居第十。截至目前,我省共有西安鼓樂、中國剪紙、中國皮影戲、咸陽茯茶4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91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7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陜西分陜北、陜南、關中三個地區(qū) 創(chuàng)造了眾多 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
原標題:安徽歙縣瞻淇魚燈,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游走在老宅間的非遺文化 大多數古村落,無論南北方,多帶著一些滄桑老舊感,村中老人居多,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因此總有一種沉寂、老朽的氣息。有著1300年歷史的安徽歙縣瞻淇村也不能例外。這里并非游客熱門打卡地,平日村中
原標題:非遺文化故事之剪紙的故事 非遺文化之剪紙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
在水田鄉(xiāng)嘎拉迷村的田地里,總會傳出一陣悠揚的山歌,尋著歌聲找去,會看見一個一邊翻地一邊唱歌的大姐。她是嘎拉迷村的吳瓊芬,從小生活在彝族村寨,受到母親與當地老人的影響和熏陶,對彝族傳統(tǒng)民間文化藝術格外喜歡,在不知不覺中還學會了唱許多彝族民歌小曲,特別是彝族高
阜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市,資源豐厚,影響深大。阜南柳編特別出名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期阜陽市歷史文化研究會非遺文化專業(yè)委員會程永發(fā)主任:發(fā)起“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工匠精神,助推中國文化新時代文化進企業(yè)活動”。 非文化遺產是最能體現我國勞動人們的智慧體現,非遺
null 近年來,陜西省榆林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不斷健全機制,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整體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2年4月,原文化部正式批準在榆林、延安設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