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參觀省文化館非遺展品
琳瑯滿目的陶瓷、色彩鮮艷的年畫、惟妙惟肖的剪紙……新春伊始,河南省文化館二樓人頭攢動,正在這里展出的“喜慶二十大 非遺迎新春”——河南省文化館館藏精品展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展出作品皆是全省歷屆民間藝術展示展演活動中涌現出的經典之作,代表了河南民間藝術的最高水平。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月5日,分為靜態展示區和互動展演區兩大部分。
靜態展示區由年畫版塊、布藝刺繡版塊、剪紙版塊、陶瓷版塊四大分展區組成,重點展出陶瓷、布藝、年畫、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300余件。其中,有“火與土的融合與升華”的黑陶、唐三彩、鈞瓷、汝瓷、官瓷、絞胎瓷、魯山花瓷、登封白瓷等優秀陶瓷藝術,有“鏤空藝術 花樣乾坤”的剪紙藝術,有“千針萬線奪天工”布藝刺繡藝術,有風格各異的年畫藝術等。
互動展演區由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開封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任鶴林、開封汴繡傳承人程曼萍、宋室風箏傳承人宋長虹、剪紙傳承人暢楊楊等8人現場展演汴繡、年畫、剪紙等非遺項目。
“我們仔細看看,會發現這些年畫風格差別很大,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線條粗獷簡練、造型古樸夸張、色彩新鮮艷麗,安陽內黃木版年畫鄉土氣息濃郁、色彩渾厚鮮明、造型古樸生動,而滑縣木版年畫則線條流暢夸張,構圖飽滿、形象鮮明。”上個周末,對民間藝術頗有研究的劉先生帶著兒子前去觀展,父子倆一個講得繪聲繪色,一個聽得津津有味,并不時提出問題互動交流,現場儼然一臺“民間藝術課堂”。
現場最熱鬧的當數互動展演區了,不少小朋友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畫年畫、剪紙,收獲屬于自己的“作品”。還有更多觀眾被展品勾回到溫暖的記憶中,“兒時,媽媽就是給我做這種刺繡的鞋墊,每逢過年就全家一起剪窗花、買年畫,看到這些老物件,真的被這種獨特的手工溫度溫暖到,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王女士說。
“這些展品彰顯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精神價值、藝術價值,讓我們看到中原這片土地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習俗,不少作品具有文化‘活化石’的意義,成為當今中原人懷戀的‘鄉愁’。”鄭州大學教授、文化產業研究學者汪振軍說。
舉報/反饋
上一篇
清明時節,傳統文化體驗官查仲豪與馮彥雯走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夏張鎮,探訪傳承千年的泰山律家陶笛與泰山西御道剪紙,沉浸式體驗泰山非遺的匠心與韻味。”在他的引導下,體驗官們欣賞了以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剪紙作品。
“我覺得剪紙特別有趣,通過跟老師學習,我學會了很多剪紙的技藝,知道了剪紙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我自己動手剪出了漂亮的作品,特別有成就感,同時也為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作為一名非遺剪紙傳承人,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持續傳承發揚
近日,記者來到高碑店的北庫小鎮,與非遺剪紙傳承人一起,揭秘剪紙里的詩韻春秋。隨著畫卷徐徐展開,高碑店非遺剪紙傳承人劉和芹為我們展示了她創作的《九龍圖》。除此之外,高碑店還多次舉辦非遺剪紙進校園活動,這不僅是對剪紙的傳承,更是一場“潤物細無聲
非遺集市作為展示和傳播新疆非遺的重要平臺,能夠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讓更多人了解、珍視并參與,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吐魯番剪紙非遺傳承人季玉蘭表示參與首屆民間藝術季非遺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
1月26日至2月3日,安徽供銷年貨大集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在1000多家商戶中,非遺手作專區格外受到歡迎。安徽省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廬陽剪紙傳承人楊曉紅正在制作一個立體的春字剪紙。”除了單張的剪紙,還有將剪紙封在陶瓷杯、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