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加強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設,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即日起,永嘉縣第十一批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第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第三批非遺傳承基地和首批非遺工坊開始申報。
本次申報將在全縣范圍內展開,申報第十一批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要求項目符合非遺定義,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能展現本地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有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特點以及有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和保護規劃;申報第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要求申報人所傳承的項目必須已列入永嘉縣縣級以上非遺名錄,長期從事非遺傳承實踐,并在項目所在領域和區域內公認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等;申報第三批非遺傳承基地要求申報主體為開展非遺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利用發展等活動,成效顯著且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有清晰明確的傳承計劃和目標,有固定場所、固定傳承人、固定學員,傳承成效可見;申報首批非遺工坊要求申報單位有明確牽頭的企業、村落社區、合作社、非遺傳承人或社會力量,有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培訓和生產指導工作,具備能夠開展生產的場地,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健全的管理制度、專職的管理人員和開展生產必需的水電暖、工具設備等條件,吸納群體就業成效較好,固定開展非遺傳承傳播活動等。
凡是符合申報范圍和條件的個人、單位均可向所在鄉鎮(街道)提出申請并提交申報材料。具體申報事項可在中國永嘉公務網、永嘉文化遺產、永嘉文旅體資訊微信公眾號等查詢。
此次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傳承基地、非遺工坊申報日期截止到2022年11月3日,代表性項目申報日期截止到2022年11月21日。相關事宜可咨詢永嘉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縣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聯系電話:0577-67237912、0577-57663631。
掃描二維碼查看文件
(永文旅體48號 關于開展永嘉縣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和首批非遺工坊申報工作的通知)
(永文旅體49號 關于開展第十一批永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工作的通知)
記者 潘金花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