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挖掘非遺文化內涵 標識地區文化符號
近年來,興安盟委、行署圍繞加強興安文化建設,扎實開展非遺保護基礎性建設工作,實行政策性扶持和生產性保護并舉,探索項目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相結合的現實路徑,推動全盟非遺文化保護呈現出主體多元化、措施多樣化、內容多面化的良好態勢,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項目成功申報了興安盟、自治區國家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些獨具特色的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民族文化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長足保護與發展。圍繞盟委關于創建“民族團結模范區”的新要求,建議進一步深化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不斷鞏固搶救保護成果,著力提高保護傳承水平,進一步加強非遺人才培養和文創產品研發,推動興安盟非遺事業可持續發展。
著力做好非遺保護傳承發展頂層設計工作。建議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相關法規條例,研究制定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關制度性文件,對我盟非遺保護發展提出規范性要求,并制定好切實可行的長遠和近期發展計劃,切實提高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繼續加大非遺保護資金的投入,建議設立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按財政年度收入比例逐年調整增幅,同時明確資金使用方向,確保專款專用,取得培訓和保護的實效。
強化各項政策扶持。建議抓住國家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契機,千方百計對上爭取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依托高校申請非遺專項科研經費;鼓勵、吸納企業介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幫助政府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不足問題。對已經形成產業化的生產性非遺項目出臺更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做好生產、傳承、展銷、宣傳等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好非遺生產性保護項目稅收減免優惠等政策,著力打造我盟非遺類文化產業項目,如王府刺繡、蒙古族傳統樂器制作、鐵板浮雕制作、樹皮畫、氈畫等。
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搭建非遺展示平臺。建議充分利用國家“文化遺產日”和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創建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交流平臺,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舉辦非遺文化國際刺繡論壇、蒙古馬文化論壇等,通過論壇、講座、展示會、制作專題片等,全面開展對社會公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及教育,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課堂、進教材、進校園。在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規劃建設我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和數字博物館,集中展示我盟非遺資源和非遺保護成果,打造亮麗的非遺文旅名片。
大力培養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議支持和推進多元、多層次的生產性示范基地和傳習基地建設,結合生產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非遺項目傳承人生產、展示、銷售和帶徒授藝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平臺。依托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的美術系、聚橙·烏蘭牧騎學院、培訓中心因地制宜、因項目制宜地辦好各類非遺技藝人才培訓班和辦學專業,為我盟生產性非遺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培養特色人才。加強對專業人才和民間文化傳承人的教育培訓,引導民間藝術社團組織加入高校研究團隊,開展非遺保護傳承的研究和實踐。定期評選優秀傳播非遺傳承人,對獲得盟級以上非遺傳承人給予適當的補助資金,對非遺傳承人和傳承之星的項目予以扶持。
促進非遺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推動現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的結合,開發更多符合地域特色、適合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和紀念品。借鑒湖南湘繡文創、武漢編鐘文創、西安大唐西市絲綢之路風情街、成都錦里和寬窄巷等成熟經驗,結合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探索在興安盟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街區或者體驗店,對我盟非物質遺產進行集中展銷。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在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真性的基礎上,組織四胡、烏力格爾、蒙古藥浴及傳統工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入旅游景區,提升興安盟旅游的文化內涵,成為吸引各地游客的文化符號。
來源:宣傳統戰部
文字:欣聞
圖片:來源網絡
運營總編:劉茂
主編:常世杰
頁面編輯: 寶音陶格陶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下一篇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
為深化人才服務內涵、弘揚嶺南傳統文化,5月11日,東莞市東坑鎮、大嶺山鎮、寮步鎮攜手在東坑鎮農業園灘美湖開展了一場有趣有味的高層次人才親子龍舟非遺文化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