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委員,鳳凰網湖南站站長、總編輯曾雪封(圖/通訊員劉文怡 唐玉蓮)
紅網時刻新聞1月14日訊(記者 王詩穎)1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省人民會堂開幕。湖南省政協委員,鳳凰網湖南站站長、總編輯曾雪封帶來的提案是:《推進湖南“非遺”文化數字化傳播的建議》。
非遺的數字化傳播,既有網絡圖文、電視綜藝、動漫影視、短視頻等“常見形態”,也有網絡游戲、數字藏品、數字非遺館、VR產品等“新興形態”。湖南的電視綜藝執全國牛耳、影視動漫土壤深厚、短視頻產業方興未艾、數字經濟創新企業蓬勃興起,為湖南本土非遺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傳播資源。
截至2022年,湖南已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項目9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10個,還有大量市級和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這筆豐厚的非遺資源,凝聚了湖湘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
曾雪封認為,二者的結合,頻生亮點。但湖南非遺文化的數字化傳播,還存在“非遺傳承人數字素養欠缺”“非遺數字內容不能滿足受眾需求”“非遺數字傳播渠道利用不夠充分”等問題,本土非遺文化資源和數字化傳播資源之間還有很大結合空間。
“以傳承人為核心,以持續傳承為重點”。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傳承人是非遺文化傳播的關鍵起點。但湖南非遺傳承人大多年齡偏高,普遍不熟悉網絡傳播,屬于“數字弱勢群體”。
曾雪封在調研中發現,一些60歲以上、曾經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的非遺傳承人,接觸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后很快上手并興致勃勃,能自主發布比較簡單的網絡圖文和短視頻。這些案例說明,易操作的社交媒介為非遺傳承人融入數字傳播網絡提供了便捷渠道,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個渠道。要積極鼓勵社會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大學生志愿者等群體與非遺傳承人結對,幫助其提升數字素養。相關培訓輔導工作還有優化空間。
湖南省委網信辦之前借助“網絡文化節”的契機,引導上述機構參與非遺文化傳播,取得了良好效果。曾雪封認為,各級網信部門應該強化政策扶持,引導相關機構加大非遺傳播力度和深度。
借助網絡游戲、數字藏品、VR技術傳播傳統文化,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湖南博物院與螞蟻鏈合作發布的 “T型帛畫”等數字藏品、鳳凰衛視與故宮博物院共同打造的數字交互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等數字文化影視制作,但專門以非遺文化為背景打造的新興數字傳播案例,目前還不多見,曾雪封建議相關部門能整合資源,推出更多成功案例,為湖南非遺文化的新型數字化傳播提供示范。
曾雪封還認為,應該加強湖南非遺文化資源庫建設,形成非遺數字資源共享云平臺,一方面作為非遺傳承人相互交流學習的樞紐,另一方面為非遺數字化傳播的創新創造提供內容來源。
舉報/反饋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
為了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后第一個春節,2025年1月18日,正值新春佳節前夕,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信陽市第二屆迎新春非遺市集暨浉河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年會在南湖書院盛大啟幕,為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的文化體驗。
2024年以來,非遺文化進企業、節日節慶活動、專題文化講座、古戲臺戲曲演繹······百余場文化體驗活動惠及群眾約6萬人次,使廣大群眾認識蘇州、宿遷兩地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體驗蘇宿非遺文化,盡情領略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