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隸屬于首都圖書館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即將開館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即將開館。在城市圖書館中將單設非遺文獻館,專門用于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文獻資料,作為保護、傳承、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全新的文化平臺。
北京城市圖書館預計今年11月開館。圖為效果圖。
為了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充實非遺實物數量,宣傳和展示豐富多樣的非遺資源,鼓勵廣大讀者積極參與和支持非遺保護工作,首都圖書館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各類非遺文獻及實物。
征集范圍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類文獻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在非遺工作中所產生的各類資料,如與非遺相關的文件、報告、成果等;反映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各類文獻,如記載非遺歷史、技藝等的文獻資料。
征集資料除傳統圖書、報刊資料外,還包括繪畫、攝影等形象資料,檔案、圖表等原始資料,數碼照片、音頻、視頻等各類數字文獻,非遺物料、作品等實物資料。
在民間文學方面,反映民間文學、民間故事的繪畫、記錄稿、手抄本、刊本、文集、照片、塑像、畫像磚石、標牌、匾額等;民俗活動的各種實物、音像等相關資料。
傳統表演藝術方面,征集與傳統音樂相關的樂器、樂譜、唱本、書畫、音視頻、照片、唱片、磁帶、光盤及服裝道具;征集與傳統舞蹈相關的道具、走陣圖、服裝、面具、視頻、圖片、伴奏樂器等;征集與傳統戲曲、曲藝相關的道具、臉譜、樂器、樂譜、劇本、磁帶、光盤、視頻、照片、雕塑、繪畫、剪紙及相關延伸制品、文獻等;征集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相關的玩具、雜技表演的道具、服飾、用具、視頻、圖片等。
此外,征集傳統美術與傳統美術相關的繪畫、雕塑、工藝品、建筑殘片、視頻、照片等資料;征集傳統技藝與手工技藝相關的各種代表性工具、作品、視頻、圖片、資料、標本等;征集傳統醫藥與傳統醫藥相關的各種典型藥材、樣本、用具、醫書、藥典、偏方、視頻、圖片等;征集民俗民俗活動的各種實物、音像、圖片等資料。
另征集其他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申報、研究等各方面的各種文字、手稿、圖片、音像資料等。
征集方式包括,網絡征集:電子文獻可發送至郵箱dfwx@clcn.net.cn,郵件主題注明“非遺文獻捐贈”。到館移交:可至首都圖書館B座9層北京地方文獻閱覽室移交。郵寄或快遞:可將文獻資料通過郵寄或快遞發送至首都圖書館,發送前請先電話聯系。 特殊情況可聯系工作人員上門征集。
值得一提的是,征集要求實物資料為原件。文件、藝術作品等資料盡量為原件。形象資料請附簡短說明。數字資料為未壓縮件,請附簡短說明。
首都圖書館將為捐贈者贈送本館文創紀念品,并頒發捐贈證書,或將在官方網站發布致謝公告。捐贈品將納入首都圖書館館藏,可公開的文獻資料,首都圖書館有權開放讀者閱覽、對文獻進行數字化,并用于展覽、出版、宣傳教育等非盈利活動。每次使用捐贈實物作品時,將注明捐贈方名字。所捐贈文獻是否對外公開,將充分尊重捐贈方的意愿。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編輯/弓立芳
舉報/反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
絨花,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在今天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傳統手工藝品的延續重在守正創新,是將多元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工藝美術是流傳于民間,在競爭、沖突與融合下推動向前的活物,而不應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館里,這對傳統手工藝來說無異于抹殺。
共繪傳承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文化館,探索黃河流域文化,發掘傳統精髓的神韻魅力。晨光熹微時,“賡織”——守藝人非遺傳承實踐團來到黃河文化館,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有序進入的展館進行參觀。隨后,實踐團順著黃河在東營流過的痕跡先后參
以民俗活動為韻、文旅融合為調、多元產品為拍,端午假期河北文旅奏響了“傳統與潮流共振”的活力樂章。端午假期,全省各地舉辦民俗表演、非遺市集等文化活動1000余場,吸引八方游客前來深度體驗。親子游熱度攀升,文旅融合“點亮”童年。文旅產品供給多元